首页
搜索 搜索
资讯

全球今头条!看南京当下画廊的“生存之道”

2023-04-18 20:51:32 江南时报

近年来,随着熙南里、国创园、小西湖等众多文化街区成功打造,以及最早被打上“文艺”标志的上海路、西康路进一步开发利用,“文化”这个词被更多拉进社会大众生活。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大批小型画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南京的各个角落,这座被誉为“六朝古都”的城市,更多展现出其在丰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向现代、时尚、潮流的文化方向快速开拓的步伐。

位于上海路与青岛路之间的陶谷新村里,藏着一家名为“陶谷公园”的画廊,2018年开业至今,其以大胆、前卫、现代的风格以及丰富的文创周边吸引了众多年轻人驻足。老门东里的及物艺术空间,则将众多彰显着国外艺术家个性的艺术品,陈列在充满中式风格的古朴建筑内,展示了各类艺术文化所表现出的独一无二的对比性和交融性。而隐于南京石头城路留创园内的问象艺术空间,作为南京一大批小众画廊的代表之一,有着鲜明的特点和独到的经营理念。


【资料图】

创立于2015年的问象艺术空间,是南京最早一批当代艺术画廊之一。“问象”意喻追求和探索绘画本体及形态发展方向,打造集艺术家推广、艺术品销售、收藏投资和展览为一体的当代艺术机构。从最初一个只有100多平米的展馆,到如今两间加起来近300平米的空间,问象引入欧洲、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地区众多小型画廊的经营理念,用自己的方式,为艺术圈创造了许多惊喜。

“我们算是南京较早创办的一间纯粹做现当代艺术的画廊,也是业内年展览频次最高的艺术馆。”问象艺术空间运营负责人告诉记者。问象艺术空间自开创至今,始终坚持以推广普及现当代艺术为目的,合作艺术家以“80后”“90后”为主,展览类型主要包括绘画、雕塑、装置、版画、摄影等,展销一体的模式是其特点之一。

经过问象团队长期的发掘与沟通,一批与其有着共同理念的中青年艺术家在这里有了自己的舞台,他们的创作也在这个平台逐渐得到肯定。在问象团队看来,画廊作为艺术家与消费者重要的“中介”,需要在两者间做到很好的平衡,相对合理的定价范围是让社会大众走近艺术品并且产生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引导更多人跨出艺术品消费的第一步,并且把这个台阶尽可能地合理降低,是他们多年来的坚持。正如最近颇为走红的“孔乙己文学”,当代年轻人以鲁迅笔下孔乙己身上那件脱不去的长衫为比喻,暗指“学历”成为自己难就业的枷锁。而问象或可以帮助“艺术孔乙己”脱去长衫的存在,长衫可以脱掉,也可以再穿起来,前提是本质被认可。

正在问象举办展览的艺术家陈煜曦说:“我的理念一直是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被更多人所拥有,被挂在家里欣赏,所以价格友好是必然的。我认为,当自己的作品质量足够好,价格又友好,就自然会有更多人愿意购买,这不仅对我自己来说是好事,同时大众也更容易养成购买艺术品的习惯,这对于艺术市场是良性的。多与这样的画廊合作,可以更直观感受市场对于自己作品的反馈,对个人的艺术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作为问象艺术空间的主理人,邢雪刚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他回忆道,2015年创立问象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想太多,只是出于对美术专业的了解,并且觉得当时在南京地区当代艺术相较于传统水墨艺术显得比较薄弱,所以很坚定地将问象定性成一个专注于推广当代艺术的机构,后期所有工作都是以此展开。

“我坚持以长期大量地举办现当代艺术展览为问象的推广‘法则’,没有足够的数量很难做到‘普及’。画廊需要慢慢经营,而艺术市场真正产生的标志是艺术品消费的普及,而不是艺术品投资。巧合的是,在创办问象的时候,南京正是需要去普及和开拓现当代艺术的城市,迎合这样的大环境加上长期的坚持,这也是我们画廊能坚持到今天的重要因素。”邢雪刚说。

在问象艺术空间里,一场展览更注重的是内容,所以他们擅于删繁就简,举办了很多场没有画册、没有开幕式的展览,以这种方式让更多人走进这个空间来看一看它到底呈现了什么,同时安静地、真正地融入这个空间,去感受这些艺术品所表达的思想。

据了解,问象艺术空间以每年近30场展览的数量坚持多年,且从不间断。即使是受疫情影响的2022年,也坚持举办了28场活动,为大家呈现了30位艺术家的800多件作品,同时还在线上推出“享书”公益栏目,邀请一批文学界、出版界人士做好书推荐,努力推广全民阅读,以提升大众文学修养。这样的艺术空间,给观众一种踏实、稳定的感觉。在众多“不确定性”围绕的客观市场环境中,问象以其珍贵的“确定性”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信赖,这也许就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江南时报记者 徐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