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肌护肤赛道竞争加码
敏感肌护肤赛道竞争加码(主题)
(相关资料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谭伟婷
“立秋后我的皮肤又开始进入敏感期,时不时泛红瘙痒,好难受。”从事广告行业的小清今年31岁,她告诉记者,现在选护肤品都不敢随意,太过刺激的产品都不敢用,“有没有使用效果是其次,能否让肌肤保持一个稳定状态才是关键。”今年年初,天猫美妆《2023中国敏感肌抗老趋势白皮书》发布,中国敏感肌护肤市场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尤其是面部护肤。数据显示,女性敏感皮肤占比60%~70%,其中亚洲地区女性敏感皮肤占比为40%~50%。记者留意到,目前国内中端敏感肌市场比高端敏感肌市场规模大,国货品牌新品频出。
市场:敏感肌护肤市场蓬勃增长
据欧睿咨询统计,2020年~2022年,中国敏感肌护肤品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到27%,呈高速增长之势。
得益于近年功效型护肤品类的大热,天猫新品创新中心数据显示,在2022年度敏感肌护肤品类中,液态精华增速较快,成为趋势品类。其中从针对功效型护肤品牌排名来看,敏感肌面部护理核心类目头部品牌里,本土国货品牌占比超半数。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不少线下卖场在显眼推广区域上新很多敏感肌适用的品类,如面膜、化妆水、乳液面霜等。
屈臣氏导购就一款薇诺娜新推的迪士尼限定产品告诉记者,这是针对敏感肌的特护系列产品,保湿和急救舒缓双管齐下,“现在入手还有小样赠送,挺划算的。”货架上还有多个国货品牌在售,包括润百颜、珀莱雅、米蓓尔、玉泽等。“刚开始我以为这些品牌都是国外的,了解后才知道是国货。”一名正在挑选敏感肌精华液的年轻消费者表示。
敏感肌赛道发展历经三次迭代
2004年~2008年为敏感肌护理1.0时代,消费者对敏感肌没有明确概念,需求还停留在解决肌肤灼热、紧绷起皮等阶段,注重舒缓修复功能。
2008年~2020年为敏感肌护理2.0时代,随着市场对消费端的教育深化,大家对敏感肌的成因有了一定认知,也更认可敏感肌专研品牌,追求天然温和的配方,并开始关注舒缓和屏障修护功能。
2020年至今,市场已步入敏感肌护理3.0时代,消费者对敏感肌的认知更成熟理性,不仅对成分有要求,还进一步关注到更强功效、更细分的功效护肤领域,需要更高活性、高功效的精准护理产品。
变化:本土企业携手医疗科研机构提升竞争力
记者留意到,随着敏感肌赛道的成熟,越来越多消费者会在功效性上提出新的需求。
“目前全线产品都是针对亚洲消费者敏感肌进行研发。”溪木源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年新加坡举办的第25届世界皮肤科大会(简称“WCD世皮会”)上公布的研究表明,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抽样发现,样本中敏感肌人群比例高达70%,其中40%的敏感肌人群无法找到一个明确的诱因。溪木源也在此次大会上分享了敏感肌相关功效性护肤品开发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据了解,溪木源基于敏感肌相关通路的网络机制研究、构建完善敏感肌网络通路地图,解析敏感肌相关靶点共13642个,并建成了AI辅助联合生物芯片高通量筛选系统,同时在“产学研医”转化的打通上,通过旗下实验室Simpcare Lab联合清华大学珠三角研究院共建了敏感肌数据库。
另外,多个品牌也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例如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核心品牌薇诺娜,产品依托云南特有植物活性成分。华熙生物旗下功能性护肤品牌米蓓尔,产品追求分级修护,打造精准高效敏感肌专研。
业内表示,国货护肤品牌坚持自主研发专利技术、专利成分以及掌握核心科技,是未来在敏感肌护肤赛道取得成功的关键。
趋势:叠加“抗衰老”功能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
在当下新品频出、竞争激烈的全球敏感肌赛道,市场对敏感肌护肤品的功效研发开始提出更高要求。记者走访时留意到,目前敏感肌护肤市场以修护屏障产品为主,其中叠加“抗衰老”功能的商品增速较快,当中又以添加A醇、玻色因、多肽等因素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
“敏感肌维持稳定之外还能满足‘抗衰老’的护肤需求吗?”Ulike由莱集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敏感肌抗衰产品研发时,会从多方面综合考虑。比如在科学脂质配比提高皮肤屏障强韧度方面,会选择更稳定的奥婷敏、依克多因、多重神经酰胺搭配。再比如针对目前市场上比较火的号称植物A醇的补骨脂酚,会添加多肽、8D玻尿酸和益菌类发酵产物,协同完成精准敏感肌抗衰。
据英敏特今年发布的《中国化妆品及功效成分趋势洞察蓝皮书》预测,“抗衰老”细分赛道在整体面部护肤市场中的预估价值将达到402亿元人民币。数据显示,77%的18岁~49岁中国女性消费者使用“抗衰老”护肤品,79%的中国女性消费者认同越早采取预防衰老的措施越好。
业内普遍认同,未来敏感肌市场将会朝更细分的抗衰老方向发展,精耕细分赛道成为企业和品牌未来布局的重中之重。
消费提醒:切勿跟风消费“网红产品”
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第十一条指出,进行特定宣称的化妆品(如宣称适用敏感皮肤、宣称无泪配方),应当通过人体功效评价试验或消费者使用测试的方式进行功效宣称评价。
通过宣称原料的功效进行产品功效宣称的,应当开展文献资料调研、研究数据分析或者功效宣称评价试验证实原料具有宣称的功效,且原料的功效宣称应当与产品的功效宣称具有充分的关联性。
美容业内专业人士建议,消费者不要盲目跟风消费“网红产品”,“种草”“拔草”需建立在使用安全性的基础上。若对在售产品存疑,可登录相关化妆品备案的官方渠道查获信息。